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总理”、“女航天员”、“女司机”等名词的出现,人们常常将第一注意点落到性别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谈及“女性领导力”时,第一关注的是性别,而忽略了去掉性别标签之后的领导力的特质。
本文长度约1687字,阅读全文大概需要5分钟。
“领导力”作为一个热词,从百度搜索大数据上看,关于领导力的资讯从10年前开始预热,到近几年达到峰值,而有关“领导力”的需求图谱上也更多表现为诸如:
“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测评”、“领导力培训”、“执行力”、“管理力”、“亲和力”、“工匠精神”等等关键字。
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对领导力的关注热情较高,90后对“领导力”更青睐,更有意思的是关注领导力的男女性别比例基本持平(分别为51%和49%)。
从中国知网等学术性网站上看,有关领导力的学术文献达到了近21%,其中除了关于变革领导力、敏捷领导力等概念创造。
也不乏诸如沟通与倾听、高效沟通与协作、认可和激励、影响力评价、领导力模型、领导力测评、领导力拓展等等。
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领导力、研究领导力、展现领导力、学习领导力……
人人都在说的领导力,是不是只有领导者才需要关注领导力?
当上领导,是不是就一定有领导力?
不当领导,是不是就不需要考虑领导力?
学习领导力,是不是就是为了当领导?
为什么需要领导力,我又不想当领导?
我职位低,做好分内事就行,用不着领导力吧?
懂管理,就是具备领导力吧?
女性领导力,是不是说领导力有性别属性?
等等,一系列的疑问,懂,也不懂~
“我自己虽然作为管理者已在职场上摸打滚爬多年,但对于真正的领导力仍是一知半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蒲公英女性领导力研究院的提升共建计划,因为对加入蒲公英,能够系统学习和提高领导力有极高的期待,所以在面试前认真做了各种准备,但面试过程中还是表现得特别紧张。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期盼,我终于等来了好消息——蒲公英女性领导力提升共建计划(十四期)录取。
清晰地记得,开营当天,我们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份个人专属的《蒲公英女性领导力测评报告》,从“突破自我”、“建设家庭”、“带领团队”、 “影响社会”这四个维度进行了评分和细致的呈现!
其实,很多人自我认知和外界对她的认知大相径庭,我也不例外,虽然自我认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人完全有能力正确地认识自我。
回到家里,我跟我的家人们分享了这份报告,他们第一句话就是“这么准的吗?你看,我们平时看到的你就是这样啊~”
当天晚上还开了个家庭小会,辩论结果和测评结果指向性一致,谈判技能、公众表达影响社会确实存在很大的不足。
工科生专业出身的我,不善交谈,社交圈小,处事方式过于理想化和程序化,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情绪上的迷茫不安,这些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且很难找到解决路径的。
模型测评、外界评价,外加蒲公英的系统学习和复盘反思,让我客观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所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也对规划自己的职业、家庭、生活有了更加准确的方向把握。
领导力本质上是对他人的影响力、号召力,无关性别,为什么还会在“领导力”的前面加上“女性”二字呢?
一方面,这和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存在职业性别隔离的现象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况且当下性别壁垒对于女性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依然严峻;
另一方面,伴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自主意识的增强,新时代中国女性地位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领导岗位,她们希望打破刻板印象,取得更大的个人发展,并且也展现出了女性领导力的独特魅力和突出优势,让“女性领导力”成为了热门话题。
女性力不断爆发造就互联网“半边天”,作为女性,我们相比男性更温和、委婉,更擅长自我调节,柔性和韧性更强。所以说,思考方式决定格局,坚定向前就会有收获,撕掉标签,不因性别设限,太空也同样属于女性,不是吗?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一如这句话,每位女性,都应该有自己的了不起。
面对机会,如何为自己赢得入场券?
面对难题,如何调动资源找到解决路径?
面对压力,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
通过领导力认知测评和系统学习,
这些问题,于我而言,
都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和路径。
所以说,
走出自我设限,不被性别定义,
突破固有圈层,升级认知思路,
是帮你突围的关键利器~
撰稿/李丹丹
审稿/张慈君
主编/刘湜 绍艳
美编/田雨萱 卜媛